联系人: 张生
手机: 13800000000
电话: 400-123-4567
邮箱: jialingchem.com
地址: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
农稳社稷器利农桑
近来,大江南北“丰”景如画,全国秋粮收获进入高峰期。今年,黑龙江北大荒集团查哈阳农场启用了一大批国产大型收获机、整地机进行作业,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和质量,国产机型占比提升至87%。新疆有超7000台采棉机正在作业,机采率达到88%,其中自主研发的国产采棉机占比超过一半,为我国棉花收获自主可控提供了关键技术装备支持。数据显示,2023年,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0.78亿千瓦,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(套),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%,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达180万台(套)。植保无人机总量近20万架,年作业面积约21亿亩次。
农机事业取得长足进展的背后,是一系列扶持引导政策的支持。农业农村部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》,为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,加快全产业链农机装备研发与推广提供政策保障。2023年,农业农村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《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(2023—2030年)》,提出2025年和2030年设施种植机械化、畜牧养殖机械化以及水产养殖机械化率目标预期,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,推动智慧农机发展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。“一揽子”政策探索出了一条以“农民自主,政府扶持,市场引导,社会服务,共同利用,提高效益”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,有效促进了农机的更新换代和技术进步,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稳步提升。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农机的一小步,往往代表着农业发展的一大步。我国虽是生产制造大国,但并非农机制造强国,国内农机企业大而不强,大型高端农机产品供给不足。总的来看,农机装备产业中的核心问题还是技术问题,要着力突破技术装备瓶颈。下一步,要坚持以创新为导向,完善“优机优补”策略,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,在新型农机装备企业研发、品牌打造、推广应用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,重点支持智能化、高端化农机发展,逐步实现新型农机装备领域技术革命性突破、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、产业深度转型升级,加速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。
在企业研发上要敢于投入。要积极谋划系统性推进农机科技自立自强的工作载体和抓手,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机科技创新平台,瞄准高端智能农机等重点领域,打造原创农机科技企业雁阵;要坚持开放创新、协同创新,瞄准全球农机科技创新最前沿,构建“以我为主、为我所用”的全球协同研发体系,联合攻克行业难题,共建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圈。要健全重大农机科研项目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加大高端特色农机科技研发投入,持续推进典型地区如丘陵山区实用高效作业装备技术攻关,构建典型特色农业机械创新平台。
在品牌打造上要舍得投入。要创建造用配合、机艺融合、开放发展的新格局,实现农机、品种、栽培(养殖)模式相互适应、深度融合,加强国外先进农机研发与制造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,提高我国现代农业装备有效供给能力和国际竞争力;要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,发挥高端农机现代产业链链长的作用,利用头部企业的资源优势、技术优势、平台优势和产业协同优势,着力提升产业链、供应链韧性;要培育一批产业突出、规模效应明显、创新程度高的企业集群,发挥产业协同集聚作用,锻造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机装备“中国品牌”。
在推广应用上要勇于投入。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仅是设备的更新换代,更需要借助多种渠道普及相关知识,提升农民对新型农机装备的认知程度和应用程度。要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,通过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耗能高、污染重、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淘汰力度,加快先进适用、节能环保、安全可靠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;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,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提供新型农机装备的操作指导和农业知识普及,提高农民选购新型农机的主动性;要完善售后服务体系,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维修保养服务,建立便捷高效的维修网络,帮助农民更好地适应新技术的使用。
农稳社稷,器利农桑。从春天的播种,到夏天的管护,再到秋天的收获,新型农机装备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,在提升土地产出率、资源利用率、劳动生产率以及节约资源、减少损耗方面表现出卓越的贡献力。未来,应持续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紧盯国家所需、人民所要、企业所能,加大投入、加强研发、加快发展,努力占领世界农机装备制造领域制高点,全方位夯实大国粮仓根基。
本文由:沐鸣娱乐(官方机械有限公司提供